English

让素质教育有形有果

——探访首师大附中教学改革
2000-10-2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夏欣 我有话说

“认真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为办好我国的素质教育起示范作用”,这是6年前李岚清副总理为首都师范大学附中的题词。作为北京市的一所高中示范校,首师大附中明确把“示素质教育之范”作为追求的核心目标,从课程设置和教学评价这些根本环节上调整改革,以育人为本,让“素质教育”有影、有形、有果,而不是空洞的口号。他们的改革思路和操作原则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理想环境不能靠“等”

首师大附中的前身是1914年创建的私立成达中学。“成达”——让所有的学生“成德达才”是这所学校有史以来的办学追求。但是,让学生通过素质教育“成德达才”却非易事。现任校长石彦伦认为,创设理想的教育大环境需要时间。尽管教育改革面临的困难不少,目前统一高考带来的升学压力,也是一所学校不能左右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上就没有作为。理想的教育环境不是“等”出来的,首师大附中作为市重点中学和高中示范校有责任在现有条件下主动改革,率先实验,在课程、教学、评价这些关键环节上“示素质教育之范”。有这样想法的校长多了,大环境自然会越来越好。

不搞苦教苦练的应试教学

延长课时,题海战术是应试教育的典型做法。首师大附中极具针对性地提出严禁拖堂和随意增加课时;严格控制作业量和课外练习;教师到打印室印发课外练习,需凭教学处审批后发给的印制票。这样做的直接效果是教师精心备课、精选例题、精选作业成新风,教学侧重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减负”的同时不断提高。

教师考核的第一要素是尊重学生

该校新近建立的教师综合评价体系以鼓励教师参与科研与教学、教材改革、转变课堂教育观念为主要指向,目的是创设以人为本、充分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形成健全人格的教育教学环境。在保证学生隐私权的前提下,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多方面评价,学生评价结果在教师综合评价体系中占40%的比重,体现出对学生主体的充分尊重。

必修课实行分层教学、开设选修课和实践性综合课

学校在压缩必修课的同时规定每个教研室要开出两门以上的选修课,要求学生两年内修完20学分选修课,跨学科选修课从大学聘请兼职教师;在高二年级的数学和英语学科实行更能体现因材施教原则的分层教学;数学、物理课有组织地进行教材改革实验;活动课增加综合性课程,目前高一高二年级正在开展社会实践综合课实验,目的在于长跨度、经常性地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了解并适应社会。

向先进的教学设备要质量

首师大附中现有主干千兆的校园网,每间教室都配有计算机、液晶投影、视频展示平台等多媒体教学设备,还设有可供学生自由上网的电子阅览室。校领导认为,重点中学的这些优势不能只是摆设,否则,教育现代化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因此,他们通过培训使每位教师能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45岁以下教师必须会自制教学课件,通过教学手段的更新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进一步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加大图书馆为学生服务的范围和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以资源优势服务社区

根据学校周边重点学校相对较少的状况,学校正筹划将先进的教育资源服务社区,通过互联网和开放课堂为周边各类学校提供软件资源;同时,计划向周边学校开放实验室文体训练设施等硬件资源。

如此整改,高中示范校才示之有范,名副其实。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